今年以來,洛江區消防救援大隊在轄區部分小區內試點安裝“電動車阻車系統”,通過電梯智能攝像頭,AI識別電動自行車,一旦有電動自行車進入識別范圍,攝像頭就會發出警報,提醒居民禁止把電動自行車推進電梯,并聯動梯控系統,使電梯停止運行,直到車主將電動自行車推出電梯。該系統由物業承擔主體責任,強化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管控,以減少火災風險。系統“上崗”后,小區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加強“技防”的同時,洛江區消防救援大隊在“人防”上下實功,聯合城管、公安、物業等,針對電動自行車停放、使用、充電等行為,定期開展綜合治理,嚴厲打擊電動自行車違規停充行為。了解充電樁的充電速度和效率,選擇能夠快速充電并節省能源的型號。湖北充電樁量大從優
柳營路650弄y座門口,10多輛電瓶車一字擺開,一個高2米左右的換電柜就立在大門一側。居民們的投訴令柳營路650弄所在的居委會十分為難。“以前直接從屋子里拉線出來充,插線板、電線、電池……亂得很”。2020年初,外賣站點主動引入了換電柜,“據介紹是擁有自動斷電功能,安全性方面好很多”,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說,“自那之后,飛線充電的就少了。”不過,進場前確實未征詢業主意見,也未跟物業簽署相關協議。她認為,換電柜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規范,“新事物肯定是在發展過程中發現問題并不斷改進”,在小區外就近找個寬敞的場地安放或許更合適。而在普陀區棗陽路,即便點位經過精心選擇,并與屬地**協商一致,且共享充電樁占地還更小,但附近的居民仍然指出,安裝充電樁后,停放的電瓶車后移壓住了盲道……中國鐵塔上海公司一名負責人表示,由于要占用公共區域,尋找點位要兼顧覆蓋使用人群和不妨礙道路通行,確實有難度。他建議隨著新規的實施,**部門應該對電瓶車的充電生態有個整體的規劃,在上述設施的選址上進行整體的布局,為居民充電、社區商業充電以及外賣騎手充電規劃打造立體“充電圈”,同時避免這些設施無序擴展占用公共空間。 嘉興充電樁用途充電樁技術可以實現電能的雙向流動,支持車輛對電網的能量回饋。
今年5月全省啟動電動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經過2個月集中行動,6月全省單月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環比下降20%,同比下降41%,尤其是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飛線充電”等問題明顯減少。可是,同時**對充電的需求也十分迫切,特別是不少老舊小區不具備集中充電的硬件基礎,如何給出安全解答,襄陽走出了一條特色治理之路。“沒想到連電池也能共享。”襄城區驤龍國際小區居民陳清告訴記者,小區有兩千七百多戶居民,數千輛電動自行車,充電是個老大難的問題。7月初,在營盤社區支持下,小區引進換電共享柜,并且幫助業主把電動車的電池**更換成共享充電池。
棗陽路上人行道邊緣的“花壇”,實際上是電瓶車共享充電樁。環視四周,這段棗陽路市口繁忙,充電樁一側是一排沿街商鋪,對面是普陀區青少年中心,人行道上停放著不少電瓶車。充電樁用的人多嗎?出人意料,下午2時許,充電樁所在的白線區域內停滿電瓶車,且10個插座端口竟無一空閑,均處于占用的狀態。哪些人在使用充電樁?不遠處一家房產中介工作人員把記者領到一輛藍色電瓶車前,稱是她的車。她告訴記者,中介工作人員是電瓶車重度使用人群,上下班和帶看房源都得騎電瓶車。以前他們只能從門面內拉出一個拖線板,將拖線板和充電器都掛在車上充電,“安全不說,來來往往都是人,一直擔心會把人絆倒”。如今有了這排充電樁,大家倒是都很自覺地掃碼充電。下午3時許,一位走出東方有線營業廳的市民推走了另一輛正充電的電瓶車,他說是前來辦事的,看到就正好插上充會……考慮充電樁的安全性能,選擇具有過載保護和防雷功能的型號。
要避免因占用公共空間引發矛盾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實地走訪發現,街頭的共享充電樁和換電柜的確起到了疏解充電難的作用,是值得肯定及推廣的新生事物。不過,這些充電樁和換電柜也引發了一些始料未及的矛盾。4月10日,楊浦區有市民撥打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投訴稱翔殷路779號人行道上的換電柜占用了人行道,騎手們換電時往往把車也橫在人行道上,導致附近居民通行不便。記者在現場蹲守時發現這一問題確實存在。尤其當兩位騎手同時前來換電,兩輛車一堵,行人通行大受影響。記者向翔殷路779號騎手招募點的工作人員了解,他們坦承3臺換電柜是招募點主動聯系廠家前來安裝的,用的電也是從翔殷路779號屋內直接接過去的。對于占用人行道是否需要審批程序、是否會影響通行,確實沒有考慮。 電動車充電樁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統,可以實時監控充電狀態和電量。全新充電樁出廠價格
電動車充電樁的建設能夠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環境質量,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資者。湖北充電樁量大從優
他建議,鼓勵有條件的城市試點推廣電動自行車換電模式。建議各部委與平臺企業共商,效仿新能源汽車換電試點城市的做法,商定試點城市名單。在試點的城市,打好政策、市場及推廣“組合拳”,加大打擊違法充電行為、專項補貼換電企業及居民換電行為等,打造全國**范本,加快換電模式普及應用。充電設施建設基本覆蓋居住區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事實上,換電模式在京已得到官方認可。2022年2月中旬,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即北京市城管委)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管控的實施方案》,將工作目標設定為:在2022年底前力爭全市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基本覆蓋。對于現有居住區,鼓勵各區(地區)因地制宜,按照“充(換)電柜為主、充電樁為輔”的原則,大力推進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全覆蓋,按照市民**實際充電需求配建充電接口,鼓勵推廣更具安全性的換電柜。對無固定停放場所、無電源條件、場地資源緊張的居住小區或平房院落,鼓勵結合路側停車及電源條件,研究在小區周邊有條件的公共場所、邊角地、橋下空間及支路、次干路,按照“充(換)電柜為主、充電樁為輔”的原則試點建設公用充電設施。 湖北充電樁量大從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