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的收縮開裂是因為溫度差所導致的。有時候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溫度可以高達80度,而外部溫度是室溫20度,內外相差60度,就會對應一個固定的變形值。如果溫差相差50度,也會對應一個更小一點的固定的變形值。因此,常規的做法就是減小溫差,如加冰塊、通冷水管、減少水泥的使用量等等。 使用纖維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抗裂手段,因為纖維可以把沒有強度的濕混凝土連接在一起,雖然溫差并未減小,變形也并未減小,但是纖維可以讓整個構件共同來承受這個固定的變形,而不是由局部的裂紋來承受這個固定的變形。 也就是說沒有纖維的混凝土,變形會集中在幾條裂紋上,而有了纖維以后,通過時科纖維的拉結,變形會均勻分布在整個結構上,即使產生開裂,也是肉眼不可見的開裂,后期這種裂紋會自己慢慢恢復。時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比玻璃纖維的力學性能更高。貴州增韌地坪混凝土纖維成交價
時科技術團隊對比研究過時科纖維、鋼筋網、鋼纖維增強的混凝土板的承載力的性能區別,并對比了素混凝土板的承載力。試驗澆筑了四塊板,大小為2m x 2m x 0.1 m,板中心提供載荷,來測試板的承載力變化和板的變形情況。試驗發現,素混凝土的承載力差。時科纖維和鋼纖維增強的混凝土板抗裂能力好,但是變形情況和素混凝土基本一致,說明纖維是通過將混凝土拉結在一起來實現抗裂的,因此依然會隨著載荷增大而產生變形。鋼筋網增強的混凝土板承載力也好,變形也小。說明鋼筋網抗裂的機理,是讓整體混凝土板具有剛度,讓板的變形更小來實現的。因此,纖維與鋼筋網的作用機理是不同的,二者結合使用抗裂效果更佳。貴州增韌地坪混凝土纖維成交價時科纖維可做薄層混凝土修補砂漿的增強纖維。
當前高延性混凝土的軸拉試驗,遵循行業標準《JCT2461-2018 高延性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力學性能試驗方法》。該試驗采用狗骨頭形狀的試塊進行拉伸測試。拉伸試驗的優點就是測試數據可以直接應用于結構計算中。其缺點就是試驗波動性較大,試塊的斷裂容易出現在兩端的連接位置,而不是中間的試驗段。為了避免這個問題,也可以考慮使用碳纖維布對兩端的連接位置進行加固。使用時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增強高延性混凝土可以實現4%左右的拉伸變形,并出現應變強化和多點開裂的效果。
時科地坪纖維具有易分散、不扎手、不生銹等優點,而且3kg的時科纖維具有和20kg鋼纖維相近的抗裂效果,纖維總成本是鋼纖維的一半。 時科纖維密度0.9,鋼纖維的密度是7.8。因此,3kg 的時科纖維和20kg的鋼纖維在體積上其實是一樣的。由于時科纖維密度輕,可以均勻分布在混凝土的上面和下面,而鋼纖維密度比較大,在振搗的時候,鋼纖維易沉底。沉底的鋼纖維可以提高混凝土地坪的抗彎、抗拉強度,但是對混凝土本身的自收縮開裂是有負面影響的。均勻分布的時科纖維,對結構增強幫助不大,但是對收縮開裂卻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隧道一襯、二襯時科噴射混凝土纖維,不生銹、不腐蝕,還可取代鋼筋網。
時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比聚乙烯醇纖維具有更好增韌效果。 時科生產制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拉伸強度為2000MPa,彈性模量為105GPa。聚乙烯醇纖維的拉伸強度1000-2000MPa,彈性模量10-30GPa。聚乙烯醇纖維表面具有大量的羥基,因此分散困難,且與水泥的界面粘結太強。日本技術可以通過在纖維表面上油,來降低聚乙烯醇纖維表面羥基的活躍度。然而,油是宏觀物質,羥基是微觀物質,使用宏觀的物質來抵御微觀的性能,其難度是很高的,穩定性也是不夠的。然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表面沒有羥基基團,是疏水材料,因此相比之下,容易分散,與水泥的界面粘結強度也適中。所以,在高延性混凝土的增強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具有更好增韌效果。時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使高延性混凝土的軸拉測試,具有應變強化和多點開裂的效果。貴州超高性能混凝土地坪混凝土纖維材料
時科水磨石纖維有效防止水磨石開裂,還可將水磨石做薄。貴州增韌地坪混凝土纖維成交價
2015年以再生塑料纖維增強混凝土的研究成果為依托,殷石博士帶領澳大利亞公司和詹姆斯庫克大學團隊,獲得了澳大利亞國家創新大賽(制造業、建筑業和公共設施類)一等獎,并在澳大利亞國家日報以及各地方媒體大為報道。該大賽是由澳大利亞國家工業創新科技部組織,旨在從澳大利亞所有科研機構征集極具創新性和實用性的科研項目,并鼓勵和扶持這些項目的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與本項目研究成果同臺決賽的還有澳大利亞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衛星監控冰川和海平面變化技術、澳大利亞科學院開發的無線寬帶系統、澳大利亞科學院石墨烯及同素異形體的合成技術。極終,本項目脫穎而出奪得桂冠。貴州增韌地坪混凝土纖維成交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