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環刀法測定基質的物理指標時,環刀容積較小( 100 cm3) ,基質孔隙度較大,導致誤差較大。通 過不同基質量容重對比分析可知,選用 3 L 基質量測其物理指標精度能滿足要求,浸泡時間以 24 h 為 宜,倒置時間以 8 h 為宜。取已知體( 容) 積( V≥4 L,標出 3 L 線并用小刀鑿以小縫隙) 的塑料燒杯,稱 凈重( W1 ) ; 把自然風干的待測基質裝填入塑料燒杯至 3 L 線,稱重( W2 ) ; 然后將裝有基質的塑料燒杯用 兩層濕紗布封口,并將所鑿縫隙用防水膠布封住,浸泡在水中 24 h 后( 水位線始終要沒過容器頂部至少 2 cm) ,從水中取出,除去封口膠布,讓 3 L 線以上水分自由溢出,即為飽和水狀態下稱重( W3 ) ,并將封 口用的濕紗布稱重( W4 ) ; ***用濕紗布包住塑料燒杯后倒置,讓燒杯內的水分( 重力水) 自由瀝干,稱 重( W5 ) 。按以下公式計算各物理指標:
容重( g /cm3) : BD = ( W2 - W1 ) /3 000.
持水能力( % ) : θf = ( W5 - W1 - W4 ) /( W2 - W1 ) × 100.
總孔隙度( % ) : TP = ( W3 - W2 ) /3 000 × 100.
通氣孔隙( % ) : AFP = ( W3 + W4 - W5 ) /3 000 × 100.
持水孔隙( % ) : WFP = TP - AFP.
氣水比 = 通氣孔隙度 AFP /持水孔隙 HWP.
針對所選材料,測定其各項物理指標。
黑綿土重量較輕,對于建筑結構物的承載性能要求不高,可應用于 多種建筑結構中。廣東真固化基質花泥
自然狀態下 , 單位容積基質的干物重 。容重與 基質的粒徑 、總孔隙度有關。凡總孔隙度小、比重 大 ,其容重就大。基質容重過大 ,除育苗時不便于操 作外 ,作為商品化育苗也不便于運輸 ;基質若過于 輕,又缺乏黏結能力, 澆水時基質易漂浮飛濺(如珍 珠巖),不易固定根系 ,比較好與其他基質配合使用, 以 防倒苗 。基質粒徑過小 ,容重增加 , 通透性下降;顆 粒過大(如礫石), 難以控制深度, 播后出苗不齊, 不 利于培養整齊一致的壯苗 , 也不利于保肥保水 。一 般育苗基質的容重以 0 .2 ~ 0 .8g cm3 為好 ,既能固定 根系 ,又適于長途運輸。 高坤林認為, 基質的容重對植物有巨大影響。 在持水量相近的情況下 , 容重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扦 插苗的生根和根系發育。上海模塊式固化基質鋼架工廠化育苗較早使用的育苗基質為巖棉,底部鋪設不織布供應營養液。
可從物理和化學兩個以及生物學穩定性方面來評價。根據基質結構特點進行水分養分供應研究是無土基質栽培技術的關鍵,這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基質對水分養分的吸附、保持、釋放性能以及植物根系對營養和水分的吸收過程(應不同于根系對土壤中營養和水分的吸收),目前還不夠深入,不能確切說明水分養分的需求、運移等。二是營養液的組成、配制、灌溉制度。與土壤類似,結構決定基質水分養分吸附性能和空氣的含量,從而影響水分養分的供應、吸收甚至運輸。同時基質的結構對根系的生長也有很大的影響。目前認為基質的顆粒大小、形狀、容重、總孔隙度、大小孔隙比等是比較重要的物理性狀。這方面的研究和報道較多,有的甚至涉及了水分養分運移等。但尚沒有針對特定植物的基質標準物理性狀參數。因此,基質的使用還存在經驗性甚至盲目性。
◎基質的酸堿性(pH)。不同基質的酸堿性不同,過酸、過堿的基質都會影響營養液的平衡和穩定,使用前必須檢驗清楚,根據作物的需要.調節后才能使用。◎基質陽離子代換量(CEC),以100g基質代換吸收陽離子的毫克當量數來表示,有的基質幾乎沒有陽離子代換量,有些卻很高,CEC會對基質中營養液組成產生很大影響。基質陽離子代換量高會影響營養液的平衡。但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即保存養分,減少損失。對營養液的酸、堿反應有緩沖作用。⑨基質的緩沖能力。指基質在加入酸、堿物質后,基質本身所具有的緩和酸,堿性(pH)變化的能力。基質緩沖能力的大小。主要由陽離子代換量以及存在于基質中的弱酸及其鹽類的多少而定。一般陽離子代換量大的基質,其緩沖能力大,一般講植物性基質都有緩沖能力。礦物性基質有些緩沖能力很強如蛭石,有些則無緩沖能力,如砂.礫石、巖棉、⑥基質的電導率;指基質未加入營養液之前,本身原有的電導率.它反映基質中原來帶有的可溶鹽分的多少,直接影響營養液平衡。 礱糠灰富含鉀元素,排水透氣性強,呈偏堿性。
關于土壤孔隙的分級有許多種分級方法,綜合各家的觀點,大體上把土壤孔隙分為三級:非活性孔,毛管孔和通氣孔。非活性孔的孔徑小于(束縛水),沒有毛管水和空氣。毛管孔隙所保持的水的毛管傳導率大,易于被植物利用。而通氣孔隙中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排出,成為通氣的過道。因此在土壤飽和灌溉并排出重力水(田間持水量)的情況下,非活性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通氣孔隙度分別表示土壤中無效水,有效水和空氣的含量。為滿足植物生長對水分、養分的需求,無土基質栽培一般采用營養液的過量灌溉,因而基質的通氣性能很為重要。孔徑分配決定于顆粒的粗細、顆粒排列方式和團聚形式。對于基質來說,顆粒的排列和團聚方式只有通過水膜的正負電荷的吸附連結作用和有機物質的膠結作用實現,這種作用比土壤的小得多,而且不易定量控制,但是基質顆粒的大小是可以人為調控的。一定容積中大顆粒多,則比表面積小,形成較多的大孔隙;小顆粒多,則比表面積大,形成較多的小孔隙。因此,基質孔徑分配可通過大小顆粒的配比來調控。 基質的混合化以及與基質相適應的營養液配套措施是基質發展的趨勢。云南真固化基質循環水
可溶性蛋白可以作為滲透調節物質降低水勢,使細胞能夠保留水分,但細胞膜破損也會導致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廣東真固化基質花泥
生產上經常遇到基質水分偏干,使用時無法吸水,影響育苗和栽培工作的進行。導致基質不在吸水的主要原因是基質潤濕性質改變。基質原料潤濕性是指原料干燥后的再潤濕能力,這是基質的重要性能。基質蒸發作用或者根系吸收散發消耗水分后,基質變干,能否重新吸水取決于基質吸收水分效率。基質潤濕性可以用水滴浸潤時間(WDPT)的定性屬性來表述,也可以用水滴在固體表面的接觸角來定量表示[2]。一般來說,水滴在固體材料表面的接觸角小于90°時,這種材料就可以稱為親水材料,即水可浸潤的,對水有強烈親和力。當接觸角大于90°時,這種材料就可以稱為憎水材料,即與水平行,對水幾乎沒有親和力。無機礦物材料一般都具有***的親水特征[3],而大多數有機材料除椰糠外大多是憎水的,這些有機材料在過度干燥后,因為改變了表面潤濕活性,就具有了憎水特征。**解蘚類泥炭干燥后比弱分解蘚類泥炭的憎水性更強。在眾多導致基質憎水特征的因素中,基質生產過程中原料干燥和不良灌溉習慣是導致基質憎水的主要原因。 廣東真固化基質花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