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自噬是真核生物體內清理蛋白、受損細胞器和外源微生物的基礎生理過程。而蛋白的翻譯后修飾,特別是泛素化修飾能夠作為選擇性自噬中的底物識別的重要信號。崔雋教授課題組發現選擇性自噬參與調控非經典NF-kB信號通路的重要過程。選擇性自噬中的貨物受體p62通過識別p...
隨著外泌體的功能逐漸被發現,近年來,應用這些功能的醫治法也在被開發出來。例如,血液中的成纖維細胞所釋放的外泌體,可以促進角質形成細胞的移動和增殖以及血管新生來促進傷口愈合。有報導指出,外泌體內miRNA參與促進血管新生、抗癥性和促進膠原蛋白沉淀等一系列過程。從...
各種細胞粘著分子在外泌體膜表面表達,由其決定外泌體被運輸往哪一種細胞,期望開發利用該特征的新型DDS。外泌體在體液中十分穩定,同時外囊泡所含的蛋白質和RNA被外泌體的脂質雙層膜所包被也不會分解。另外在從體液中提取外泌體后,體液可長期穩定保存,因此外泌體有望成為...
近年來眾多文獻報道,肺病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中富含多種蛋白質并促進肺病的發發展,是早期診斷肺病的有效途徑。有研究發現,NSCLC患者肺組織外泌體表面EGFR免疫染色呈陽性的占80%,而慢性肺炎組織的外泌體EGFR呈陽性的只占2%,因而認為外泌體的EGFR蛋白可以用...
在多細胞生物體內,遠處的細胞可以通過傳遞單個分子或細胞外囊泡(EVs,包括 exosomes和microvesicles等)交換信息。該綜述介紹了一些EVs引人注目的功能,以及我們目前對其生理作用認識的局限。盡管有初步研究表明,EVs在體內具有一些生理功能,但...
結果表明,PS親和法可以檢測到許多目前為止都無法檢測的外泌體蛋白質和RNA。應用Tim4的外泌體強結合能力,可用ELISA或FACS高靈敏度定性檢測、定量分析外泌體。以前無法用超速離心法提取的微囊泡,也通過運用PS親和法實現高純度提取。本指導書中對該技術進行詳...
膜封閉的囊泡釋放到周圍環境中已經成為近幾年來越來越受關注的問題。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囊泡可交換復雜的信息有助于這種興趣的興起。但是,也已經清楚,不同類型的分泌囊泡共存,具有不同的細胞內起源和形成模式,因此可能具有不同的組成和功能。外泌體是分泌囊泡的一種亞型。它們...
l 慢病毒介導CD63-GFP表達:將外泌體的特定蛋白CD63和綠色熒光蛋白GFP的表達元件構建成質粒再包裝到慢病毒中,隨后用此慢病毒傳播細胞,使細胞分泌的外泌體帶有綠色熒光。外泌體功能研究:將標記的外泌體加入受體細胞培養基中,與受體細胞進行共培養,觀察細胞的...
Aqil等在進行裸鼠實驗時發現,加載至外泌體中的雷公藤紅素(Exo-CEL)比普通的CEL有更強的抗種瘤功效,且在小鼠中未發現明顯全身性或系統性毒性,由此可以證明,外泌體制劑可以有效增強CEL功效并降低與劑量有關的毒性。到目前為止,外泌體在肺病醫治方面的研究主...
外泌體作為藥物遞送載體較以往的合成系統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比如:人工遞送載體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其含有的磷脂雙分子層可與靶細胞細胞膜融合,從而避廉價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作用。Srivastava等開發了一種基于外泌體-金奈米粒子(Exo-GNP)的藥物遞送系統—...
外泌體中這些物質的結構與它們在分泌細胞內的結構不同,所以可能存在一種外泌體特異蛋白和mRNA/miRNA在外泌體內選擇性積累的機制。這種特異性可將外泌體內的RNA作為生物標記,更進一步作為醫治開發方法的靶點。外泌體中的mRNA一旦被靶細胞吞噬,能夠引起這個細胞...
人體內多種細胞及體液均可分泌外泌體,包括內皮細胞、免疫細胞、血小板、平滑肌細胞等。當其由宿主細胞被分泌到受體細胞中時,外泌體可通過其攜帶的蛋白質、核酸、脂類等來調節受體細胞的生物學活性。外泌體介導的細胞間通訊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一是外泌體膜蛋白可以與靶細胞膜...
l 納米顆粒追隨分析法:簡稱NTA,該方法能保證外泌體原始狀態、檢測速度快,檢測后能提供外泌體粒徑和濃度信息。l Western blot分子標志物檢測:外泌體標志蛋白包括四跨膜蛋白家族,如CD9、CD63和CD81;細胞質蛋白,如肌動蛋白(Actin)和鈣磷...
理論上,所有促進肺病細胞分泌外泌體的機制都可以被用來作為肺病醫治的潛在靶點,但目前關于其可行性的研究還比較少。有研究表明,種瘤來源的外泌體對種瘤免疫的調控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包括免疫壓制和免疫開啟兩個方面。Romagnoli等研究發現,肺病細胞可以刺激樹突狀細...
自噬方面,P53通過轉錄依賴和非依賴機制發揮調節作用。P53轉錄喚醒AMPK和結節性硬化復合物1/2(tuberoussclerosiscomplex1/2,TSC1/TSC2)而阻止mTOR誘導自噬;核內P53還可轉錄喚醒損傷調節自噬調節子(damagere...
自噬的可誘導特性:表現在2個方面,第1是自噬相關蛋白的快速合成,這是準備階段。第二是自噬體的快速大量形成,這是執行階段。批量降解:這是與蛋白酶體降解途徑的明顯區別「捕獲」胞漿成分的非特異性:由于自噬的速度要快、量要大,因此特異性不是首先考慮的,這與自噬的應急特...
自噬過程的調控:從上面總結的自噬特點中可以看出,自噬這一過程一旦啟動,必須在度過危機后適時停止,否則,其非特異性捕獲胞漿成分的特性將導致細胞發生不可逆的損傷。這也提醒我們在研究自噬時一定要動態觀察,任何橫斷面的研究結果都不足以評價自噬的活性。目前,已經報告了許...
線粒體自噬通過自噬降解胞內受損或多余的線粒體,是維持細胞穩態的關鍵機制之一。該途徑異常會導致一系列疾病,如神經退行性疾病、病癥等。在線粒體自噬發生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是自噬小體識別待降解線粒體的過程,該過程一般認為由自噬受體和LC3/GABARAP家族蛋白之間的相...
溶酶體的作用還包括對細胞內物質的消化,溶酶體能消化分解經胞吞作用攝入細胞內的各種物質和細胞內衰亡或損傷的各種細胞器等。吞噬性溶酶體內的各種大分子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被分解為簡單物質。例如,能將蛋白質分解為二肽或游離氨基酸;把核酸分解為核苷和磷酸;使碳水化合物...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類高度異質的自身免疫病的總稱,其主要特點為大量抗DNA/RNA自身抗體的出現。這些過量的抗DNA/RNA抗體的出現有許多種可能的解釋,其中一種可能的原因是,細胞內部清理垃圾DNA/RNA的自噬途徑受阻,導致大量垃圾DNA/RNA累積,直至超過...
自噬方面,P53通過轉錄依賴和非依賴機制發揮調節作用。P53轉錄喚醒AMPK和結節性硬化復合物1/2(tuberoussclerosiscomplex1/2,TSC1/TSC2)而阻止mTOR誘導自噬;核內P53還可轉錄喚醒損傷調節自噬調節子(damagere...
近年來眾多文獻報道,肺病細胞分泌的外泌體中富含多種蛋白質并促進肺病的發發展,是早期診斷肺病的有效途徑。有研究發現,NSCLC患者肺組織外泌體表面EGFR免疫染色呈陽性的占80%,而慢性肺炎組織的外泌體EGFR呈陽性的只占2%,因而認為外泌體的EGFR蛋白可以用...
從細胞培養物中富集的總外泌體(使用“總外泌體分離”試劑或超速離心)可以通過免疫磁珠捕獲進一步純化特定的亞群。使用基于Dynabeads的CD9、CD63、CD81或EpCam特異性試劑,或將鏈霉親和素試劑與您選擇的生物素化抗體結合,以基于表面抗原,純化所有群體...
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都可以分泌外泌體,同時外泌體也普遍存在于體液中,包括血液、眼淚、尿液、唾液、乳汁、腹水等。目前研究發現外泌體中富含核酸(microRNA、lncRNA、circRNA、mRNA、tRNA等)、蛋白、膽固醇等。外泌體的表面marker主要有CD...
外泌體是由各種細胞分泌的小型膜囊泡(直徑30~100nm),存在于大多數體液(如血液、尿液、髓液等)和細胞培養液中。外泌體是由脂質雙層膜包被的膜囊泡,產生于稱為多囊泡體的細胞外囊泡中,多囊泡體通過與細胞膜融合將外泌體釋放到細胞外。外泌體含核內體來源的蛋白質(如...
除了RAB蛋白,外泌體中富含具有外泌體膜交換以及融合作用的膜聯蛋白(包括膜聯蛋白1、2、4、5、6、7、11等)。外泌體膜上富含參與外泌體運輸的四跨膜蛋白家族(CD63, CD81 和CD9))、熱休克蛋白家族((HSP60, HSP70, HSPA5, CC...
外泌體作為藥物遞送載體較以往的合成系統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比如:人工遞送載體具有更低的免疫原性,其含有的磷脂雙分子層可與靶細胞細胞膜融合,從而避廉價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作用。Srivastava等開發了一種基于外泌體-金奈米粒子(Exo-GNP)的藥物遞送系統—...
腦組織分離方法簡述:將腦組織剪成薄片,放入離心管中加上消化液進行消化,經水浴、反復輕輕上下顛倒,再用移液間斷緩慢吹吸至消化結束。隨后加入培養基于消化液中,混勻,置于冰上。再進行一系列的差速超速離心過程,包括除雜、濾膜過濾、超離等。后用PBS重懸外泌體,用重懸后...
外泌體是包含了復雜RNA和蛋白質的小膜泡 (30–150nm),由所有體外和體內細胞持續分泌。由于人體內復雜的功能,包括細胞間通訊和信號轉導,外泌體正在改變研究。這些細胞外囊泡正在生長,這既是為了了解其生物學功能,也是為了將其用于實際應用,如無創診斷和高級醫治...
全自動外泌體熒光檢測分析系統能夠對>50 nm的外泌體進行全方面的表征,無論是粒徑尺寸、粒徑分布還是外泌體的亞型均可在一次測試中得到。并且所用來測試的樣本無需進行純化,避免因純化帶來的樣本偏差。分析不同大小和不同尺度的外泌體亞群,在CD171過表達系統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