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識別漸變網點的成數?漸變網點是實現印品能體現出版面層次不等、色階調濃淡(明暗)分界自然的基本單位。它在印刷中起到決定印品顏色、層次和圖像輪廓的作用。所以,制版時只有漸變網點大小準確才能忠實再現原稿色彩,保證印刷工藝取得較好的效果。由于印品版面的濃淡程度是通過漸變網點的大小來表現的,面積大小不同的漸變網點,工藝上俗稱”成”。只有準確地了解漸變網點成數的概念,才能較好地運用漸變網點印出接近原稿色彩的印品。所以,認識漸變網點的成數是印刷操作者和質檢人員應該掌握的知識。識別漸變網點成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密度計測定漸變網點的積分密度,然后再換算成漸變網點面積的百分數,如:漸變網點的積分密度為0.3,則漸變網點面積為50%,這種方法比較科學、準確;另一種方法是用放大鏡目測漸變網點面積與空白面積的比例,這種方法比較直觀、方便,但因憑經驗,誤差較大。漸變加工是一種有規律性的變化,漸變加工能給人很強的節奏感和審美情趣。漸變加工
由7至9成網點組成的濃暗畫面為低調層次。漸變加工網點大小是通過漸變加工網點的覆蓋率決定的,也稱墨率。一般習慣上喜歡用"成"作為衡量單位,比如10%覆蓋率的漸變加工網點就稱為"一成漸變加工網點"、覆蓋率20%的漸變加工網點稱為"二成漸變加工網點"另外,覆蓋率0%的漸變加工網點稱為"絕網",覆蓋率100%的漸變加工網點稱為"實地"。印刷品的階調一般劃分為三個層次:亮調、中間調、暗調。亮調部分的漸變加工網點覆蓋率為10%~30%左右;中間調部分的漸變加工網點覆蓋率為40%~60%左右;暗調部分則為70%~90%。絕網和實地部分是另外劃分的。漸變加工連續調原稿區別于線條原稿的特征在于連續調原稿的圖像濃淡變化是連續、無間隔、無等級的。
常見的漸變加工網點角度有90度、15度、45度、75度幾種。45度的漸變加工網點表現好的,穩定而又不顯得呆板;15度和75度的的角度穩定性要差一些,不過視覺效果也不呆板;90度的角度是穩定的,但是視覺效果太呆板,沒有美感了。對于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漸變加工網點套在一起,會有相互的干涉,當干涉嚴重到影響圖像美觀時,就會出現俗稱的“龜紋”了。通常,人們用漸變加工網點覆蓋率表示漸變加工網點的大小。漸變加工網點版覆蓋率即單位面積內漸變加工網點所占面積的百分比,故也叫漸變加工網點百分比。在我國,習慣上都以“成”來表示漸變加工網點的大小。
中間調層次表現畫面明暗過渡部位,通常是4至6成漸變加工網點組成。依據漸變加工網點面積大小的不同,再現了原稿上的層次變化,對于彩色連續調原稿的印刷復制,也同樣要經過加網處理使每一色版均成為網目調印版,得到網目調印刷品。接觸網屏加網:將接觸網屏與感光軟片密附在一起,置于照相機暗箱內的感光片架上(接觸網屏的“接觸”三字由此得來),曝光時,光線通過網屏上的透光光孔在感光片上曝光成像。由于網屏上網孔邊緣有暈染,使曝光點中間曝光量大,向四周的曝光量逐漸減少,兼于感光膠片的感光特性,從而形成了一個個大小不等、間距相等的漸變加工網點。漸變加工網點是組成圖像的小單位,它分為調幅漸變加工網點和調頻漸變加工網點。
網線數的大小決定了圖像的精細程度,類似于分辨率.常見的線數應用如下:10-120線:低品質印刷,遠距離觀看的海報、招貼等面積比較大的印刷品,一般使用新聞紙、膠版紙來印刷,有時也使用低克數的亞粉紙和銅版紙。150線:普通四色印刷一般都采用此精度,各類紙張都有。175-200線:精美畫冊、畫報等等,多數使用銅版紙印刷。250-300線:高要求的畫冊等等,多數用高級銅版紙和特種紙印刷。調頻漸變網點是90年代以來新發展起來的一種加網方式,它和調幅漸變網點不同之處在于:調頻漸變網點的漸變網點大小是固定的,它是通過控制漸變網點的密集程度來實現階調。亮調部分的漸變網點稀疏,暗調部分的漸變網點密集。目數越大,網數越多,漸變加工網點就越密集,層次表現力就越豐富。漸變加工
漸變網點實,密度高,精度好,漸變網點邊緣清晰。漸變加工
漸變加工網點角度。印刷制版中,漸變加工網點角度的選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選擇錯誤的漸變加工網點角度,將會出現干涉條紋。常見的漸變加工網點角度有90度、15度、45度、75度幾種。45度的漸變加工網點表現好的,穩定而又不顯得呆板;15度和75度的的角度穩定性要差一些,不過視覺效果也不呆板;90度的角度是穩定的,但是視覺效果太呆板,沒有美感了。對于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漸變加工網點套在一起,會有相互的干涉,當干涉嚴重到影響圖像美觀時,就會出現俗稱的“龜紋”了。從正片漸變加工網點排列情況粗略分析,黑點若大于白點,為5成以上漸變加工網點;黑點若小于白點,則為5成以下漸變加工網點。漸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