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體(Exosome)是細胞主動分泌的囊泡樣小體,大小均一,直徑30-200nm,密度1.10-1.18g/ml,來源普遍,幾乎所有細胞都可分泌,在血液,尿液,唾液,腦脊液,腹水,乳汁等體液中普遍分布。外泌體較早在1986年發現于培養的綿羊紅細胞上清液中。1996年,研究者發現外泌體作為抗原呈遞因子參與T細胞依賴的抗一些病癥反應,開啟了外泌體蛋白研究的新天地。2013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解答了細胞如何組織其內部較重要的運輸系統之一——囊泡傳輸系統的奧秘。超離法因操作簡單,獲得的囊泡數量較多而廣受?歡迎,但過程比較費時,且回收率不穩定,純度也受到質疑。由于國內有關外泌體提取試劑的缺乏,我國對外泌體的研究還基本依賴于過程繁瑣的超速離心和進口提取試劑盒。廈門外泌體提取試劑銷售廠家
外泌體的提取、分離方法:超高速離心法。常用的是超高速離心法,該方法是被譽為分離外泌體的“金標準”。該方法利用離心力從細胞培養液或生物流體獲得外泌體,經過400×g、2000×g、10000×g的低速離心,除去細胞及大的細胞分泌物;較后超高速100000×g離心得到外泌體[12]。超高速離心因操作簡單,不需要復雜的技術支持,并且成本相對較低而被普遍使用。但是該方法耗時、產率低,得到的外泌體的數量和質量很大程度上受轉子的類型、轉子沉降角度等因素影響,其中較主要的問題就是差速離心法獲得的沉淀物是外泌體,但也會有其他的囊泡、蛋白質或蛋白和RNA的聚集體。蕪湖正規外泌體提取試劑平均價格用于外泌體提取的體液收集注意事項:抽血時間。
外泌體相關技術在過去幾年一直在快速發展,預計市場將大幅增長,因為它們可被應用到液體活檢、精細醫學和再生醫學領域。特別是,一些疾病衍生的外泌體通過調節血管生成、轉移和免疫來影響細胞的侵襲性,使其成為用于一些疾病檢測、診斷和治病選擇的極其有用的生物標志物來源。在風險投資方面,有很多市場活動。2016年1月,ExosomeDiagnostics公司在B輪融資中獲得6000萬美元資金,并于2017年7月獲得3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同樣,CodiakBiosciences公司于2016年由MDAnderson一些疾病中心與兩家風險投資公司共同成立,以8000多萬美元的A和B輪融資成立該公司。2017年11月29日,CodiakBioSciences公司又增加了7650萬美元的C輪融資。在整個A、B和C輪融資中,CodiakBioSciences公司募集了驚人的1.685億美元。
外泌體(exosomes)是活細胞經過"內吞-融合-外排"等一系列調控過程而形成的膜性囊泡,來源于晚期核內體(也稱為多囊泡體),直徑約為30-150nm,密度在1.13-1.21g/ml,天然存在于血液、唾液、尿液及母乳等體液中,同時外泌體也存在于組織和細胞間隙中。人體中幾乎所有類型的細胞均能產生外泌體,人體中大約有1014個外泌體,大約平均每個細胞產生1000-10000個。外泌體中含有核酸(DNA、miRNA、lncRNA、mRNA、tRF等)、蛋白和脂類,在細胞間物質和信息轉導中發揮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其在干細胞、免疫調控、瘤轉移、血管生成以及生物標志物等領域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把外泌體從尿液中沉降下來,無須分離培養人尿液來源細胞并收集培養基。
外泌體相關miRNA與肺病的診斷:miRNAs是一類含有20~25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小RNA,能夠通過下調或壓制靶mRNAs來調節轉錄水平上的基因表達,目前非編碼RNA被普遍發現存在于NSCLC患者外泌體中,參與一些病癥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單個miRNA可能通過壓制性復合物與多個mRNA結合,從而阻滯整個生物通路。因此,外泌體的miRNA具有成為NSCLC標志物的優勢。Chen等在152例肺病患者的研究中初次報道了循環游離miRNA的表達,與75例健康者相比,發現了兩種高表達的miRNA(miR-25和miR-223)。Rabinonowits等對27例肺病患者和9例健康人的血漿外泌體中12個miRNA的表達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12個一些病癥相關的miRNA*在肺病患者中過度表達。Cazzoli等收集了30個血漿樣本,發現4種外泌體miRNA(miR-378a、-379a、-139-5p、-200b-5p)在肺病患者血清中明顯升高,用于篩查患者與健康人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908。外泌體(Exosome)發現于1986年,是一種直徑約30~100nm的雙層膜囊泡狀結構小體。蕪湖正規外泌體提取試劑平均價格
通過離心篩選初步去除體液中的細胞成分和細胞碎片,制成體液樣本備用。廈門外泌體提取試劑銷售廠家
1996年GRaposo等發現類似于B淋巴細胞的免疫細胞也會分泌抗原呈遞外泌體(antigenpresentingvesicle),所分泌的外泌體可以直接刺激效應CD4+細胞的抗一些病癥反應。2007年HValadi等進一步發現細胞之間可以通過外泌體中RNA交換遺傳物質。隨著有關外泌體研究越來越多,研究者發現它普遍參與了機體免疫應答、抗原呈遞、細胞分化、一些病癥生長于侵襲等各種生物過程中。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外泌體的產生過程為:細胞膜內陷,形成內體(endosome),再形成多泡體(multivesicularbodies,MVB),較后分泌到胞外成為外泌體。外泌體中攜帶有母細胞的多種蛋白質、脂類、DNA和RNA等重要信息。外泌體較早見于1981年,EGTrams等在體外培養的綿羊紅細胞上清液中發現了有膜結構的小囊泡,并命名為exosome。對于外泌體的作用,當時推測為細胞排泄廢物的一種方式。廈門外泌體提取試劑銷售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