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溫室蔬菜施用化肥和蔬菜肥不當,不僅會導致蔬菜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超標,還會影響人體健康和蔬菜質量。玻璃溫室種植的蔬菜,在可以施農家肥時,要進行分解。因為我們沒有一種完全分解的帶有病菌和蟲卵的農家肥,施于蔬菜后比較容易將疾病傳播到中國蔬菜上。同時,不要把農家肥放入玻璃溫室分解,會產生大量不同的氨氣,對蔬菜幼苗不好。過量施用化肥會增加土壤含鹽量,導致土壤鹽堿化。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鉀肥用量,禁止或減少使用硝酸鹽氮肥,如硝酸銨、硝酸鉀和含硝酸鹽的復合肥。在玻璃溫室中,增加通風時間和光照強度可以降低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不建議施用含氯肥料,因為氯離子會降低蔬菜中的淀粉含量,從而降低品質,土壤中的殘留物容易造成土壤緊實。少用硫酸鎂和硫酸銨,因為硫酸根離子不易被蔬菜吸收,長期施用會殘留在土壤中,危及蔬菜生長。玻璃溫室大部分時候都是利用自然通風來調節室內溫度。廣西薄膜溫室出口
溫室的保溫性能: 加溫耗能是溫室冬季運行的主要障礙。提高溫室的保溫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溫室生產效益的較直接手段。溫室的保溫比是衡量溫室保溫性能的一項基本指標。溫室保溫比是指熱阻較小的溫室透光材料覆蓋面積與熱阻較大的溫室圍護結構覆蓋面積同地面積之和的比。保溫比越大,說明溫室的保溫性能越好。大型連棟式塑料溫室是近十幾年出現并得到迅速發展的一種溫室型式。與玻璃溫室相比,它具有重量輕、骨架材料用量少、結構件遮光率小、造價低、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其環境調控能力基本上可以達到玻璃溫室的相同水平,塑料溫室用戶接受能力在全世界范圍內遠遠高出玻璃溫室,成為現代溫室發展的主流。海南陽光板溫室廠玻璃溫室降溫方法主要有:蒸發降溫。
紋絡玻璃溫室一般選擇在地勢開闊、場地平整沒有太大的起伏、禁止選擇在園區的低洼位置和山谷風口位置。該位置地質形態穩定,地下水源豐富。紋絡溫室在選擇方位的時候一般多選擇長方形。原因之一:是溫室大棚的降溫系統一般選擇風機水簾降溫;而風機水簾降溫采用風機往外抽風形成負壓,室外空氣經過水簾降溫后進入溫室大棚內部達到降溫效果,但是受制于風機的有效抽風距離在六十米以內因此溫室大棚一個方向的距離多設計在六十米以內。原因二:北方地區的紋絡型溫室還要考慮溫室的排水和排雪的問題。如果開間方向的水槽過長則會不利于排水和排雪。紋絡型溫室尺寸設計:紋絡型溫室的跨度是指東西兩個柱間距的距離,標準的尺寸有12米、9.6米、8米。開間是指南北兩個柱間距的距離,標準的尺寸有8米、4米。跨度和開間尺寸的選擇根據業主溫室實際種植需要和所在的區位選擇。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利用智能玻璃溫室進行育苗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防病治蟲玻璃溫室培育茄果類蔬菜幼苗常會發生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等,害蟲有蚜蟲、白粉虱、螻蛄等。秧苗發病初期可噴75%百菌清10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10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次。如發現蚜蟲、白粉虱,可用氯氰菊酯等藥劑噴霧防治。對于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可用辛硫磷拌餌誘殺; (2)嚴防高溫高溫條件下,好多智能玻璃溫室蔬菜種子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發芽困難現象,可先將種子浸種8小時后,用濕紗布包裹并放到冷涼地方催芽。在2℃~5℃低溫下處理48小時,可促進發芽,提高發芽率。在育苗床上撒一些短的麥秸或稻草,或用遮陽網覆蓋苗床,也可搭遮陰棚,上覆舊薄膜、無紡布、竹簾、葦簾等,或在高棵作物下育苗。溫室大棚設計要與整個場區的交通路線相結合,生產生活對道路的基本要求。
玻璃溫室建設時容易出現的誤區: 一、在玻璃溫室的建設中,對土墻的后坡缺乏保護措施 一些農戶在后坡沒有覆蓋設施,因此他們經常在夏天被雨水沖走,從而影響了溫室的使用壽命。雖然有些棚屋在后坡上覆蓋了一層塑料表面,但它們經常暴露在風和太陽下。不到一年,后坡又暴露了。因此,此產品建成后應該在斜坡上包裹一層塑料面,然后在外面包裹一層無紡布面。并且每隔10米左右用鋼絲密封,這樣可以延長使用壽命。 二、棚子里柱子之間的距離太大 在溫室的建造中,在后面兩排柱子之間,頂部的棚面通常是卷草簾和卷簾機停放的地方。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壓力比較大的地方,上面的骨骼經常變形。應盡量減少這兩排柱子之間的間距,80厘米是比較合適的。中間只能建一條東西向的水泥樂觀人行道。玻璃溫室建設價格,長短可自定,一般長60一800米。湖北陽光板溫室大棚
玻璃溫室外氣溫降低,玻璃溫室內增值比較小。廣西薄膜溫室出口
玻璃溫室薄膜的氣密性較強,因此在覆蓋后棚內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造成棚內空氣高溫,如不進行通風,棚內相對濕度比較高。當棚溫升高時,相對濕度降低,棚溫降低相對濕度升高。晴天、風天時,相對溫度低,陰、雨(霧)天時相對溫度增高。在不通風的情況下,棚內白天相對濕度可達60-80%,夜間經常在90%左右,高達99%。棚內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依作物種類不同而異,一般白天要求維持在50-60%,夜間在80-90%。為了減輕病害的危害,夜間的濕度宜控制在80%左右。棚內相對濕度達到飽和時,提高棚溫可以降低濕度,如濕度在5℃時,每提高1℃氣溫,約降低5%的濕度,當溫度在10℃時,每提高1℃氣溫,濕度則降低3-4%。在不增加棚內空氣中的水汽含量時,棚溫在15℃時,相對濕度約為7%左右;提高到20℃時,相對濕度約為50%左右。由于棚內空氣溫度大,土壤的蒸發量小,因此在冬春寒季要減少灌水量。但是,大棚內溫度升高,或溫度過高時需要通風,又會造成濕度下降,加速作物的蒸騰,致使植物體內缺水蒸騰速度下降,或造成生理失調。因此,棚內必須按作物的要求,保持適宜的濕度。廣西薄膜溫室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