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方式分類:硝化床栽種法:養殖水體與種植系統分離,兩者之間通過礫石硝化濾床設計連接,養殖排放的廢水先經由硝化濾床(或槽)的過濾,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機濾物的分解硝化。經由硝化床過濾而相對清潔的水再循環入水培蔬菜或霧培蔬菜生產系統作為營養液,用水循環或噴霧的方式供給蔬菜根系吸收,經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養殖池,以形成閉路循環。這種模式可用于大規模生產,效率高,系統穩定。有研究顯示,在封閉式環境下運作時,氣候變化影響被降到較低限度。廣東庭院魚菜共生養殖技術
盡管水培作物不太可能遭受害蟲侵害,但它們對于蚜蟲,紅蜘蛛和蒼蠅是一個例外,有的種植戶還專門從苗圃購買幼苗。諸如甲蟲,瓢蟲或瓢蟲之類的掠食性昆蟲有助于自然控制有害昆蟲的存在。在某些情況下,有害昆蟲甚至可以作為額外蛋白質的來源直接喂給魚。也有各種各樣的有機和化學噴霧劑,它們也可以消除魚菜共生系統中的有害蟲子。炎熱的夏季會導致水溫飆升,失去pH值并可能危害魚類。空調或風扇可以幫助維持魚類所需的溫度。水生植物種植者還必須平衡魚與植物的比例,因為太多的魚會殺死魚和植物。陽臺魚菜共生需要投資多少錢利用數據統計分析優化配置,從而實現較優生產效率與收益回報。
除了種植多樣化的蔬菜外,還應因地制宜,發展餐飲、觀光、科普教育等業務,以增加收入,使利潤達到較大化,當然這些業務需要額外的投入,需要進行綜合考慮。在中國,大中城市富裕階層對真正的有機蔬菜需求量還是很大的,只是苦于有機市場的混亂,已對有機行業失去信任。魚菜共生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還很陌生,甚至根本沒聽說過,因此規模化魚菜共生在運營初期需要不少的廣告投入,要讓消費者了解魚菜共生的有機性,然后再去談交易,所以在商業化初期盈利很困難,等更多的消費者開始認可魚菜共生產品里,訂單才會源源不斷的來。
耕作體系模式介紹:1、閉鎖循環模式:養殖池排放的水經由硝化床微生物處理后,以循環的方式進入蔬菜栽培系統,經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過濾后,又把處理后的廢水返回至養殖池,水在養殖池、硝化床、種植槽三者之間形成一個閉路循環。2、開環模式:養殖池與種植槽(或床)之間不形成閉路循環,由養殖池排放的廢水作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應蔬菜種植系統而不形成返還回流,每次只對養殖池補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該模式。未來展望 隨著科技進步,該領域必將在更普遍層面產生深遠影響。
什么是魚菜共生?魚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Aquaculture)與水耕栽培(Hydroponics)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菜能正常生長的生態共生效應。在傳統的水產養殖中,隨著魚的排泄物積累,水體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魚菜共生系統中,水產養殖的水被運輸到水培栽培系統,由細菌將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亞硝酸鹽然后被硝化細菌分解成硝酸鹽,硝酸鹽可以直接被植物作為營養吸收利用。魚菜共生系統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是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也是有效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創新方法。相關機構正積極開展實驗,以驗證其長期效果,并尋找改進措施。廣東庭院魚菜共生養殖技術
常見的魚類包括金魚、羅非魚等,它們適應能力強,易于管理。廣東庭院魚菜共生養殖技術
示范園北側還有50和100立方米規格的養殖桶,桶越大、水量越大,效益也更好。當然,也非無極限,因為魚的糞便要從錐形池底排出,經過多次試驗,目前所能承載的較高容量為150立方米。這些巨型桶皆已走出實驗室,實際落地,運轉良好。為啥主養鱸魚?里頭也有講究。這些年,鱸魚成為第五大家魚,養殖利潤十分可觀,尤其1斤左右的成魚在市場上很受歡迎。鱸魚味美,卻對水質和飼料要求較高,除了干凈、溶氧較高的水體環境,飼料中還得添加維生素和礦物質,以避免出現肝臟病變。工廠化養殖,環境更可控,恰好能滿足上述要求。廣東庭院魚菜共生養殖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