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垃圾滲濾液成分復雜,并且會隨著時間、地點而變化,在實際工程中對垃圾滲濾液進行處理之前,首先需要詳細測定垃圾滲濾液的成分并分析其特點,選擇合適的處理技術。現階段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技術各有優缺點,因此,升級改造現有技術,開發新型高效的處理技術,加強不同技術之間的集成研究與開發(如光催化氧化技術和生化處理技術的集成,沉淀法和膜處理的集成),從整體上提高垃圾滲濾液的處理效率,降低投資及運行成本是今后垃圾滲濾液研究工作的重點。膜生物反應器(MBR)可有效截留污泥,提升系統抗沖擊能力。集裝箱式垃圾滲濾液處理一體化設備
自動控制技術,早期的垃圾滲濾液處理站的管理主要是由人工或簡單的電氣控制來完成,隨著國家排放標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處理系統需要及時了解和掌握處理站處理過程的運行工況、工藝參數的變化及大小、以對各工藝流程單元進行的優化運行,對控制程度要求較高,從國內處理廠的運行來看,可以說控制系統是影響整個系統出水水質,保證處理站能長期正常穩定地運行,降低處理成本,節省能耗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公司借鑒了國內外先進的計算機軟、硬件技術,控制理論及算法,開發出針對滲濾液處理全過程自動智能控制系統WDSCS- Ⅰ,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工藝過程中各個工藝參數的變化情況,提高了運行管理水平,節省了人力資源,保證整套處理過程長期穩定、高效地運行,取得較佳效益。通過以太網將主控計算機和管理計算機連接起來,對整個系統的數據信息進行管理,將生產過程控制網絡與全廠管理系統連接在一起,在完成數據交換、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實現了測、控、管一體化。江蘇移動式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超聲輔助芬頓氧化法強化了難降解有機物的分解效果。
反滲透處理單元。結構:是一種只允許水分子通過的半透膜,厚度一般為100~200鈉米,具有不對稱的斷面結構,主要包括三層:表面致密層,孔徑約8~10埃,厚度約為1~10微米,脫鹽主要在這一層,另一面為多孔支撐層,結構疏松,孔徑約1000~4000埃,兩者之間為中間過渡層,孔徑約200埃。性能:反滲透分離的關鍵是要求反滲透膜具有較高的透水速度和脫鹽性能,則反滲透膜所應具有的性能為:單位膜面積的透水速度快,脫鹽率高;機械強度好;化學穩定性好,耐酸堿、耐高溫和微生物的侵蝕,耐污染;使用壽命長,性能衰降小,原料充沛,價格低,且制膜工藝較簡單。
好氧生化處理,利用該方法可以實現銨態氮的硝化作用,去除滲濾液中的可降解有機污染物及部分金屬離子,并有效降低BOD5、COD、NH3-N濃度,十分適宜于早期的填埋場,廣為使用的生物處理法有曝氣塘、傳統活性污泥法,以及膜生物處理法。曝氣塘工藝具有廣占地、低成本的特點。處理過程對溫度的依賴性很強,溫度影響了微生物活性,可能間接降低處理液的可生化性,較終的處理效率也隨之降低,此法多用在經濟較落后的地區。在低溫環境下,研究測得此工藝對N、P的去除率達到65%。人工濕地:構建生態工程,處理滲濾液。
R. Poblete 等利用鈦白工業的副產品(主要成分是TiO2 和Fe)作催化劑,并以商業TiO2 作對比,從催化劑類型、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率、催化劑裝量和反應時間等方面比較了兩種催化劑的優劣,結果顯示該副產品的活性更高、處理效果更好,可用作光催化氧化的催化劑。有研究發現無機鹽含量會影響光催化氧化法處理垃圾滲濾液的效果。J. Wiszniowski 等以懸浮態TiO2 作催化劑,研究了無機鹽對滲濾液中腐殖酸光催化氧化效果的影響。當垃圾滲濾液中只存在Cl- (4 500 mg/L)和SO42- (7 750 mg/L)時并不影響腐殖酸的光催化氧化效果,但HCO3-存在時就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光催化氧化效率。光催化氧化操作簡單、能耗低、耐負荷、無污染,但要投入實際運行還需要研究反應器的類型和設計、催化劑的效率和壽命、光能的利用率等問題。滲濾液含有病原微生物,存在生物安全風險。江蘇移動式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
膜污染是膜處理技術運行中的主要挑戰。集裝箱式垃圾滲濾液處理一體化設備
“MBR+膜深度處理”工藝流程,對于老齡填埋場垃圾滲濾液、用地緊張項目等,多采用“預處理+兩級DTRO”的膜處理工藝。預處理經混凝沉淀后去除容易造成膜堵塞的金屬離子,然后進入兩級DTRO系統,一級DTRO清液產率75%,二級DTRO清液產率可達90%。并且二級DTRO濃縮液可回流至一級DTRO進一步處理,系統清液產水率約為75%。“預處理+兩級DTRO處理”工藝流程,焚燒廠的垃圾滲濾液水質相對穩定,未經過厭氧發酵等過程,具有高COD、高氨氮、高有機物含量、可生化性高等特征,目前主流的處理工藝為“厭氧+MBR系統+膜深度處理”。其中,“厭氧+MBR”是高濃度COD和高氨氮廢水的有效解決方法,膜深度處理保障出水穩定達標,經反滲透處理后可達到回用水標準,產水在廠區內循環使用。集裝箱式垃圾滲濾液處理一體化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