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粉是一種由馬鈴薯制成的粉狀食材,它在烹飪中有著廣闊的用途。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烹飪方式:1.煎炸食物:馬鈴薯粉可以用來給食物表面增加脆脆的口感。你可以將食材裹上一層馬鈴薯粉,然后煎炸,如炸雞塊、炸魚片等。2.烘焙食品:馬鈴薯粉可以用來制作面包、蛋糕、餅干等烘焙食品。它可以增加食品的口感和保持潮濕度,使得烘焙食品更加松軟和美味。3.厚ening劑:馬鈴薯粉可以用作厚ening劑,用于制作湯、醬料和濃汁。它可以增加食物的稠度和口感,使得湯和醬料更加濃郁。4.蒸煮食物:馬鈴薯粉可以用來制作蒸煮食物,如蒸糕、蒸肉餅等。它可以增加食物的黏性和口感,使得蒸煮食物更加柔軟和可口。5.燉煮食物:馬鈴薯粉可以用來制作燉煮食物,如燉肉、燉魚等。它可以增加食物的濃稠度和口感,使得燉煮食物更加醇香和美味。馬鈴薯粉富含抗氧化劑,有助于延緩衰老過程,保持年輕活力。質量穩定的馬鈴薯粉
馬鈴薯全粉是脫水馬鈴薯制品中的一種。以新鮮馬鈴薯為原料,經清洗、去皮、挑選、切片、漂洗、預煮、冷卻、蒸煮、搗泥等工藝過程,經脫水干燥而得的細顆粒狀、片屑狀或粉末狀產品統稱之為馬鈴薯全粉。我國是馬鈴薯生產大國,種植面積約為470萬公頃,年產量約6000萬噸,但由于受多種因素制約,對馬鈴薯的加工利用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加工產品主要為粉條、粉絲、油炸馬鈴薯食品等。國內市場馬鈴薯全粉和馬鈴薯衍生物產品還很少,有些還依賴進口。20世紀90年代后,亞洲也形成了世界馬鈴薯的新興市場。遼寧大片狀的馬鈴薯粉馬鈴薯粉富含膳食纖維,有助于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
馬鈴薯粉生產工藝:在使用的馬鈴薯品種含糖量較高(大于0.5%),或對酶化變色反應強烈時,有可能要增加使用予煮--冷卻工藝段,即將馬鈴薯片送入予煮機后溫度為70℃--75℃,時間20分鐘,然后再進入冷卻機進行冷卻,時間20--40分鐘之間,溫度不大于20℃。一般情況不必使用此工藝段,因為也可以使用添加劑來加以控制,使用予煮工藝不僅增加昂貴的設備投資,而且又增加不必要的能耗和生產成本。蒸煮工段:水力輸送系統直接將馬鈴薯片運進濕料斗,水被振動篩分離并流回冷卻器,馬鈴薯片通過濕料斗的閘門,由帶式輸送機送進螺旋蒸煮機,以水蒸氣的形式進行蒸煮,正常條件30--40分鐘,溫度95--98度。
馬鈴薯粉是由馬鈴薯經過加工制成的粉狀食品,其主要營養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纖維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首先,馬鈴薯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它是人體獲取能量的重要來源。馬鈴薯粉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能夠提供持久的能量供應。其次,馬鈴薯粉還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組織的基本營養物質,對于身體的生長和修復具有重要作用。此外,馬鈴薯粉中也含有少量的脂肪。脂肪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之一,它不僅提供能量,還參與細胞膜的構建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馬鈴薯粉還富含纖維素,有助于促進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預防其他消化問題。此外,馬鈴薯粉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C、維生素B6、鉀、鎂等。這些營養物質對于維持身體健康、改善免疫能力和促進新陳代謝都起著重要作用。馬鈴薯粉可以提高冰淇淋的口感和穩定性。
我國馬鈴薯加工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我國馬鈴薯主要產區多分布于經濟十分落后的貧困地區,在這些地區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到加工領域,只能開展粗制品的加工。二是我國馬鈴薯深加工相關技術管理及市場信息把握能力欠缺,不能夠將資源優勢進行有效的轉化。目前,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利用馬鈴薯作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種產品已達數千種,并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許多以馬鈴薯加工工業為主體的集團企業。馬鈴薯粉加工是在二次大戰之后發展起來的,目前馬鈴薯粉在歐美國家,已有大量生產,并在食品加工等領域的到了普遍的應用。馬鈴薯粉可制成餅干。甘肅魚餌大西洋馬鈴薯粉
馬鈴薯粉可以在冰淇淋中替代傳統的乳化劑。質量穩定的馬鈴薯粉
油炸馬鈴薯片(條)是頗具風味的食品,其加工特點是在油炸之前,需預煮(漂燙)、脫水、再油炸,可得色、香、味具佳的薯條。用于油炸薯條的馬鈴薯,其質量要達到一定的要求,如外表整齊,芽眼少而淺,建議呈橢園形,淀粉粉量大于14%,干物質含量高,休眠期長等。我國目前馬鈴薯種植面積約為330萬hm2,但由于加工尤其深度加工未得到發展,馬鈴薯出現滯銷現象,如果能加快發展馬鈴薯加工業,則可使種植面積大為增加,尤其是南方冬閑田可大面積種植馬鈴薯。質量穩定的馬鈴薯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