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是指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智能建筑設計標準》GB/T50314-2006把智能建筑定義成一個統一的建筑環境,而非通常理解的“設置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建筑”。因此,智能建筑的節能通常包括:建筑節能、設備節能和管理節能。能源管理系統是基于自動化控制系統基礎上一套計算機智能化的管理軟件平臺。該系統通過對建筑物內各類能耗參數的收集、分析,運用科學算法發出合理的操控指令,通過樓宇控制系統實現其動作。企業能源管理遵循ISO50001標準提升能效。武漢節能能源管理標準
能源計量器具主要有:壓力類、流量類、溫度類、重量類、長度類、時間類等等;它是企業節能降耗,降低成本的關鍵。測量對象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載能工質。能源計量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能源計量在能源生產、存儲、轉化、利用、管理和研究中,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能源通常指煤炭、石油、天然氣、生物質能和電力、熱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北京綜合能源管理監測報告能源管理系統支持自動上傳時間周期,較小5分鐘,較大24小時,步長5分鐘。
能源管理是對能源的生產、分配、轉換和消耗的全過程進行科學的計劃、組織、檢查、控制和監督工作的總稱。內容包括:制定正確的能源開發政策和節能政策,不斷完善能源規劃、能源法規,能源控制系統,安排好工業能源、生活能源的生產與經營;加強能源設備管理,及時對鍋爐、工業窯爐,各類電器等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實行能源定額管理,計算出能源的有效消耗及工藝性損耗的指標,層層核定各項能源消耗定額,并通過經濟責任制度和獎懲制度把能源消耗定額落實到車間、班組和個人,督促企業達到耗能先進水平,定期檢查耗能大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重點設備,不斷對能源有效利用程度進行技術分析,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形成專業管理與大眾管理相結合的能源管理網,教育職工樹立節能意識,并不斷加強對能源消耗的計量監督、標準監督和統計監督。
家庭能源管理是實現綠色生活的重要一環。隨著智能家居技術的普及,家庭能源管理正變得日益便捷和高效。通過安裝智能電表、智能插座等設備,實現對家庭用電的實時監測與控制。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用電策略,如設置定時開關、優化電器使用等,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此外,家庭能源管理還鼓勵使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通過家庭能源管理,不只能夠降低家庭用電成本,還能提升生活質量,為綠色生活貢獻力量。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統主要是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BAS系統)來實現的。
工業能源管理是綠色制造的重要基石。在工業生產過程中,能源消耗和排放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加強工業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是實現綠色制造的關鍵。工業能源管理涉及能源規劃、能源審計、能效評估、能源計量、能源統計等多個方面。通過采用先進的節能技術和設備,實施精細化管理,工業能源管理能夠卓著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提升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同時,工業能源管理還有助于企業樹立綠色形象,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工廠能源管理實現生產流程優化。北京節能能源管理系統方案
能源管理系統整體設計原則:系統的設計和產品的選擇應標準化、規范化。武漢節能能源管理標準
新能源管理正逐步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綠色轉型的重要力量。隨著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能源管理不再局限于簡單的能源替代,而是涵蓋了能源規劃、生產、存儲、分配和消費的全過程。通過智能化、網絡化的能源管理系統,新能源得以高效整合與利用,降低了對傳統化石能源的依賴。此外,新能源管理還促進了清潔能源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推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相關部門政策的引導與企業的積極參與,共同構建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能源管理體系,為實現全球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持。武漢節能能源管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