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離子電池研究取得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與器件制造研究部胡林華研究員團隊在水系鋅離子電池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提出一種全新的策略,可以極大地提升電池充放電可逆性和循環穩定性能。相關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上。
與傳統鋰電池相比,使用水基電解液的水系鋅離子電池不僅降低了起火的風險,也減少了對環境的潛在威脅,同時制備過程不需要復雜的密封技術和無氧無水環境,在安全和環保兩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水系鋅離子電池在商業化應用上仍然面臨著諸多難題,其中一個嚴峻的挑戰就是枝晶生長。枝晶是以樹枝狀形式生長的晶體,它們就像冬天里尖銳的冰錐,不僅“攻擊性”強,還可能刺穿電池的“心臟”,使得正負極直接連接,引發電池短路失效。控制枝晶生長是延長電池壽命的關鍵因素。
針對這一難題,該團隊的策略是利用一種名為“比較高占據分子軌道(HOMO) 能級”的分子特性,來篩選出能夠穩定鋅負極用的非**性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作為電解液添加劑。他們就像是在為電池尋找合適的“保護劑”,以此來抑制鋅枝晶的生長。
結合理論計算和實驗研究,他們發現使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作為添加劑能夠滿足“保護劑”的要求。這種化學物質是工業上廣泛應用的清潔劑、乳化劑等,還是日常生活中洗衣粉、洗潔精的主要去污成分之一。在實驗中,該添加劑的使用***提升了電池的循環特性,穩定性(電池的循環次數)提升了30倍,平均庫倫效率(鋅沉積/剝離的可逆性)也達到了98.15%,極大地延長了電池壽命、提高了電池性能。
水系鋅離子電池是一種具有巨大前景的儲能系統,未來有望在削峰填谷、風光電配儲、飛行器電源等領域落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