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視角下的退行性關節炎防治策略
中醫視角下,退行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的防治策略主要基于辨證施治的原則,強調整體觀念和陰陽平衡。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防治策略:
1. 辨證論治:
o 腎虛型:表現為腰膝酸軟、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診療以舒筋壯骨為主,常用藥物如熟地黃、山茱萸、杜仲、續斷等。
o 氣血兩虛型:表現為關節疼痛、面色蒼白、氣短乏力,診療以補氣養血為主,常用藥物如黃芪、當歸、白術、茯苓等。
o 風寒濕型:表現為關節冷痛、遇寒加重,診療以散寒、除濕通絡為主,常用藥物如桂枝、細辛、獨活、秦艽等。
o 瘀血阻絡型:表現為關節刺痛、固定不移,診療以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為主,常用藥物如川芎、紅花、桃仁、乳香等。
2. 針灸診療:
o 通過刺激特定的穴位來調節氣血,緩解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常用穴位如膝眼、陽陵泉、足三里等。
3. 推拿按摩:
o 通過手法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和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
4. 中藥外敷:
o 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的中藥外敷于損傷處,如使用川烏、草烏、紅花等藥物制成的膏藥。
5. 飲食調護:
o 增加富含鈣、維生素D等營養素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綠葉蔬菜等,以助于骨骼健康。
o 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6. 生活方式調整:
o 適度運動,如太極拳、五禽戲等,以增強體質,改善關節功能。
o 減少關節負擔,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適當休息。
7. 情志調攝:
o 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避免過度焦慮和壓力,因為情緒波動可能會影響病情。
8. 中成藥:
o 根據不同的證型,可選用相應的中成藥,如獨活寄生丸、壯骨丸等。
中醫診療退行性關節炎強調個體化診療,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由有經驗的中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診療方案。同時,中醫診療通常與現代醫學相結合,以達到更好的診療效果。
廣州中興運動損傷專科醫院(簡稱中興醫院)是廣東省二級專科醫院,中興醫院在繼承牛氏中醫正骨療法的基礎上,貫徹“整合醫療”理念,構建了傳統中醫正骨、現代骨科診療、運動功能評估與康復有機融合的三大技術體系,能為就診患者提供集預防、評估、診療、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醫院年均接診量十多萬人次,服務范圍輻射粵港澳乃至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