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烏魯木齊市AI重構內容生態價格新疆派威智研科技供應
4 月 29 日凌晨 4 時 10 分,文昌航天發射場被巨大的轟鳴聲和耀眼的火光瞬間點亮。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 / 遠征二號上面級托舉著衛星互聯網低軌 03 組衛星,從發射臺穩穩升空,拖著長長的尾焰,劃破寂靜夜空,向著預定軌道奔赴而去。經過一系列精密的飛行程序,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宣告此次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發射的衛星互聯網低軌 03 組衛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衛星具備大帶寬、低時延、高覆蓋等特性,將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衛星互聯網系統。作為千帆星座(G60 星鏈)的第三批次組網星,它們的成功入軌,使得在軌衛星總數進一步增加,有力地推動了星座組網進程。此前,千帆極軌 01 組、02 組衛星已分別于 2024 年 8 月、10 月完成發射,每一次發射都是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征程上的重要節點,不斷積累經驗,拓展著我國在太空的通信網絡布局。
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是我國運載火箭中的 “大力士”,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制,具備強大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能夠將大型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遠征二號上面級同樣出自一院之手,它如同火箭的 “太空擺渡車”,在火箭將衛星送至一定高度后,能夠繼續為衛星提供精確的軌道調整動力,確保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二者默契配合,為衛星互聯網低軌 03 組衛星的成功發射保駕護航,也進一步驗證了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在高密度發射任務中的可靠性與穩定性,為后續更多衛星的發射奠定堅實基礎。
衛星互聯網作為航天技術與通信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正逐漸改變著全球信息傳播的格局。通過構建空間網絡,衛星互聯網能夠實現全球范圍內無死角的通信覆蓋,突破地面通信基礎設施受地理條件限制的瓶頸。在通信覆蓋領域,無論是偏遠的山區、廣袤的沙漠,還是浩瀚的海洋,衛星互聯網都能將信號送達,讓身處世界任何角落的人們都能享受到便捷的通信服務,促進全球信息的互聯互通。
應急救援工作也因衛星互聯網而迎來新的轉機。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發生時,地面通信網絡往往會遭受嚴重破壞,導致救援指揮與受災地區之間信息不暢。而衛星互聯網憑借其不受地面災害影響的特性,能夠迅速搭建起應急通信通道,使救援人員能夠實時掌握災區情況,合理調配救援資源,極大地提高救援效率,拯救更多生命。
海洋監測領域,衛星互聯網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夠對海洋環境進行多方面、實時的監測,包括海洋氣象、海況、漁業資源分布等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海洋生態變化,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同時也為海洋災害預警提供關鍵信息,降低海洋災害對沿海地區居民和經濟活動的影響。
根據規劃,千帆星座的建設正穩步推進。計劃在 2025 年底前完成 648 顆衛星部署,初步實現區域網絡覆蓋,為部分重點區域提供衛星互聯網服務。到 2027 年底前,將實現全球覆蓋,屆時無論在地球的哪個角落,都能享受到來自太空的網絡連接。到 2030 年,更是要建成超 1.5 萬顆衛星的龐大互聯網組網體系,為交通運輸、智慧城市、應急救災等眾多領域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助力各行業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發展。
此次衛星互聯網低軌 03 組衛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高光時刻,彰顯了我國在航天工程領域的雄厚實力與技術創新能力。它為后續衛星互聯網建設的持續推進注入了強大動力,推動相關領域技術不斷發展與應用。在未來,隨著衛星互聯網體系的日益完善,它將如同一張無形卻堅韌的網絡,緊密連接起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為全球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在人類探索宇宙、利用太空資源的征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