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度光電 BeamHere 系列為激光光束質量檢測提供高性價比解決方案: 掃描狹縫式:國內刀口 / 狹縫雙模式切換,覆蓋 190-2700nm 光譜,可測 2.5μm-10mm 光束,0.1μm 分辨率實現亞微米級光斑分析。創新狹縫衰減機制支持 10W 級高功率直接測量,無需外置衰減片。 相機式:400-1700nm 寬譜響應,支持實時 2D/3D 成像與非高斯光束測量。六濾光片轉輪設計擴展功率量程,可拆卸結構兼顧工業檢測與科研成像需求。 M2 測試模塊:通過 ISO 11146 標準算法,測量 M2 因子、發散角、束腰位置等參數,適配全系產品。 配套 BeamHere 軟件提供直觀操作界面,支持一鍵生成標準化報告,滿足光通信、醫療、工業等多場景需求。系統以模塊化設計實現高精度檢測,助力客戶提升效率與產品質量。光束發散角測量原理是什么?激光光斑分析儀怎么搭建
BeamHere 分析軟件作為組件,支持多設備協同工作:掃描數據自動校準、光斑模式智能識別、M2 因子三維重建。通過機器學習算法,可自動補償環境光干擾與溫度漂移。通過可視化界面,用戶可實時查看光斑能量分布云圖、發散角變化曲線及束腰位置動態圖,支持多參數聯動分析。軟件內置模板庫,一鍵生成包含 20 + 參數的標準化報告,支持 PDF/Excel/XML 多格式導出,并支持數據追溯與批量處理,歷史數據可自動關聯測試條件,縮短測試周期。企業版支持用戶權限分級管理與數據加密。無干涉光斑分析儀是什么多光斑光束質量怎么測?
相機式與狹縫式光斑分析儀對比指南 光斑分析儀的選擇需基于應用場景的光斑尺寸、功率、脈沖特性及形態復雜度: 1. 光斑尺寸 相機式:受限于 sensor 尺寸(≤10mm),小光斑為 55μm(10 倍 5.5μm 像元)。 狹縫式:刀口模式可測小 2.5μm 光斑,適合亞微米級檢測。 2. 功率范圍 相機式: 6 片衰減片(BeamHere 標配),可測 1W,需控制功率 < 10μW/cm2。 狹縫式:狹縫物理衰減機制支持近 10W 直接測量,無需外置衰減片。 3. 脈沖激光 相機式:觸發模式同步捕獲完整單脈沖光斑,兼容性強。 狹縫式:需匹配掃描頻率與激光重頻,易丟失脈沖信息。 4. 光斑形態 相機式:面陣傳感器保留非高斯光束(如貝塞爾光束)及高階橫模細節。 狹縫式:狹縫累加導致復雜光斑失真,適合高斯或規則光斑。 選擇建議 狹縫式:亞微米光斑、高功率或高斯光斑檢測。 相機式:大光斑、脈沖激光或復雜非高斯光束分析。 維度光電 BeamHere 系列提供兩種技術方案,適配實驗室與工業場景的全場景需求。
Dimension-Labs 針對高功率激光檢測難題推出 BeamHere 大功率光束取樣系統,突破傳統面陣傳感器在 10μW/cm2 飽和閾值的限制,通過創新狹縫物理衰減機制實現 10W 級激光直接測量,配合可疊加的單次(DL-LBA-1)與雙次(DL-LBA-2)取樣配件形成多級衰減方案,衰減達 10??,可測功率超 1000W。該系統采用 45° 傾斜設計的單次取樣配件支持 4%-5% 取樣率,雙次配件內置雙片透鏡實現 0.16%-0.25% 取樣率,均配備 C 口通用接口和鎖緊環結構,支持任意角度入射光束檢測。其優化設計的 68mm(單次)和 53mm(雙次)取樣光程確保聚焦光斑完整投射至傳感器,解決傳統外搭光路光程不足問題,緊湊結構減少 70% 空間占用。系統覆蓋 190-2500nm 寬光譜范圍,通過 CE/FCC 認證,可在 - 40℃至 85℃環境穩定工作,已成功應用于工業激光加工(熱影響區≤30μm)、科研超快激光(皮秒脈沖分析)及醫療設備校準(能量均勻性誤差<2%),幫助客戶提升 3 倍檢測效率并降** 30% 檢測成本。微弱信號光斑如何檢測?維度光電動態范圍增強算法,突破探測器極限,同步清晰成像。
維度光電BeamHere 光斑分析儀通過三大價值賦能激光應用: 效率提升:全自動化檢測流程(10 秒完成參數采集 + 1 分鐘生成報告),幫助企業將光束調試周期縮短 80% 成本優化:雙技術方案覆蓋全尺寸光斑,避免多設備購置,典型客戶設備采購成本降** 65% 質量升級:0.1μm 超高分辨率與 M2 因子分析,助力醫療激光設備能量均勻性提升至行業 ±1.2% 典型應用場景: 工業:激光切割光束實時校準,減少 25% 的材料損耗 醫療:眼科激光手術光斑能量監測,保障臨床安全性 科研:超快激光脈沖特性,推動新型激光器光斑分析儀如何測量 M2 因子?大功率光斑分析儀要多少錢
用于激光加工測試的光斑質量分析儀。激光光斑分析儀怎么搭建
維度光電Dimension-Labs BeamHere 系列作為全光譜光束分析解決方案,致力于為激光技術應用提供 "一站式" 質量管控工具。產品矩陣覆蓋 190-2700nm 超寬光譜,融合掃描狹縫式(2.5μm-10mm 光斑)與相機式(400-1700nm 成像)兩大技術平臺,形成從亞微米級高功率檢測到毫米級動態監測的立體覆蓋。通過 ISO 11146 認證的 M2 因子測試模塊,結合 AI 算法,實現光束質量的量化評估與預測。模塊化設計支持設備功能動態擴展,適配激光加工、醫療、科研等多場景需求,助力客戶構建智能化光束檢測體系。激光光斑分析儀怎么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