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特長生招生的變化之一在于擴招。通過對比2023年和2024年南京的招生情況不難發現,今年科技特長生的招錄比例有所提高——特長生擴招240人,其中科技特長生占比68.75%。這一變化無疑為具有科技特長的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升學機會。特別是南京的“六大”名校,科技特長生擴招情況更甚:南師附中增加了20人,二十九中增加了21人,金陵中學、南京一中和中華中學均增加了15人。可以看出,各地區的有名中學對于科技特長生越來越重視,科技特長生也將成為創新人才選拔中的重點培養目標。通過參加科技特長生選拔,學子們能夠提升自己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臨海青少年科技創新特長生規劃
至今還沒有在“科技特長生”道路上布局的家長該如何展開?三年級之前,培養孩子的興趣。從科技特長生招生的熱門項目:信息學、機器人、編程、科技創新、航模等切入,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點,并長期規劃學習。從四年級開始至初三, 獲取有威信證書,積累科技特長生的證明材料。參與高中學校認可的白名單賽事,前面三等獎,可以對入學提供幫助,以賽促學,通過比賽讓孩子明確學習目標,查缺補漏,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編程知識掌握程度。臨海青少年科技創新特長生規劃科技特長生在未來有可能成為科技領域的杰出人才。
編程類項目也是科技特長生的重要組成部分。編程是現代科技領域的主要技能之一,通過編程項目的學習和實踐,學生可以掌握編程語言、算法和數據結構等基礎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編程類項目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他們未來在科技領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科技創新類項目則是科技特長生中的一項綜合性項目。它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學術素養和科研能力,能夠單獨開展科學實驗和研究工作。在科技創新項目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深入研究,探索未知的科學問題。通過科技創新項目的學習和實踐,學生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未來的科技事業做出貢獻。
“應試能力”較強,能穩定發揮的孩子,純軟件編程比賽,本質上是答題。題目對應標準答案,題答對了就得分,題答錯了就扣分,比較客觀,也比較看重“應試”能力。機器人比賽也是如此,完成規定的任務就能得分,也比較公正客觀,只不過機器人比賽的類型較多:①可提前準備型:比賽任務提前公布,在特定場地上完成一系列任務;②臨時發揮型:比賽當天發布任務,需要現場編程和調試機器人;③對抗型:機器人在比賽場地上一對一或多對多對抗。科技特長生培養途徑多樣,如學校開設科技課程、參加科技競賽、參加夏令營等。
怎么選拔科技特長生?科技特長生的選拔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參加各類科技競賽:如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全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這些比賽是選拔科技特長生的主要途徑。參加高校自主招生:部分高校會針對具有科技創新成果的考生進行自主招生,為選拔科技特長生提供了機會。學校推薦:部分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和科技創新成果,推薦優良學生作為科技特長生。以北京市為例,科技特長生的選拔標準包括:在科技創新、發明創造、科研實踐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競賽中獲得市級以上獎勵;具有科技特長或對科技創新有濃厚興趣等。家長和老師對科技特長生的發展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臨海青少年科技創新特長生規劃
科技特長生可以通過科技特長生網絡平臺與其他科技人才交流和分享經驗。臨海青少年科技創新特長生規劃
對于科技特長生的認證標準,每個地區各有不同。一般情況下,科技特長生的認證大多需要在專業比賽中(國際、國內、省市區等)獲得前面三名的成績才能被認定。科技特長生政策背景,去年,教育部公布2022-2025學年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共計44項白名單賽事,其中自然科學素養類占23項、人文綜合素養類12項、藝術體育類9項。23項自然科學素養類賽事中,多項賽事與機器人、人工智能、編程直接或間接掛鉤,科技類賽事引導主流,由此可見國家對于科技教育的重視。臨海青少年科技創新特長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