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金屬管線探測儀原理:地下金屬管線探測一般采用兩種方式:永磁鐵檢測磁場變化,平衡線圈檢測電磁場變化。永磁鐵方式只能檢測導磁性金屬:鐵和不銹鋼304金屬,但在食品廠普遍采用不銹鋼和銅鋁等非金屬;因此,普遍采用平衡線圈原理來檢測所有類型的金屬。平衡線圈檢測電磁場變化的檢測頭內部都是由三組線圈組成,包含中間的發射線圈及兩側等距離的接收線圈。其工作原理是:通過中間的發射線圈由電磁波發生器產生高頻電磁場,兩側的接收線圈把感應到的電磁場變化轉換為電壓變化。當導磁性金屬靠近接收線圈時電磁場增強,導磁性金屬穿過二個接收線圈時電壓由高到低變化;當非磁性金屬靠近接收線圈時電磁場減弱,非磁性金屬穿過二個接收線圈時電壓由低到高變化,根據電壓變化和探測算法來判斷是否含有金屬異物。地下管線探測儀特點:測量深度時自動轉換到雙水平天線模式并自動調節接收機靈敏度。臺州地質探測儀廠家推薦
地下管線探測儀使用方法:1.4kHz定位頻率于高阻抗管線:在RD8100上新增了4Hz的定位頻率,使一些電信和路燈的雙絞線更容易被探測到,探測的距離更遠。在管線密集區域尤其適用,如果配合4kHz的CD電流方向探測,探測的精度將得到保障。2、地下管線探測儀使用方法雷迪管線儀新的Peak+峰值加探測模式:與以往的管線儀不同,RD8100除了依舊保留了原來的四種探測模式外,還增加了峰值加模式。所謂“峰值加”模式,即在峰值模式下結合了引導模式或者谷值模式,使在幾條并行的管線間容易識別峰值,避免漏掉一些比較弱的峰值信號。臺州地質探測儀廠家推薦地下管線探測儀的功能及使用方法:用管線探測儀采用“波峰法”進行長距離追蹤。
管線探測儀使用注意事項:(1)直連法如果是電力電纜必須斷電,再操作。 (2)如果管道腐蝕嚴重,需要用銼刀進行拋光處理。再用強磁吸附連接。 (3)如果接地點土質比較干燥可以澆點水,以改善接地效果。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接地點離發射機不得小于5米。 (4)感應法只可以選擇65KHz和83KHz兩種頻率,沒有直連信號輸出線或夾鉗插入時,儀器自動選擇感應模式,在感應模式下頻率只可以選擇65KHz和83KHz兩種;夾鉗法只可以選擇33KHz*種頻率,當夾鉗接入儀器后,儀器自動選擇33KHz的頻率,不需要人為選擇夾鉗的使用頻率。
金屬管線探測儀維修SC故障是有些變頻器較常見的故障。IGBT模塊損壞,這是引起SC故障報警的原因之一。此外驅動電路損壞也容易導致SC故障報警。在驅動電路的設計上,上橋使用了驅動光耦PC923,這是專門于驅動IGBT模塊的帶有放大電路的一款光耦,下橋驅動電路則是采用了光耦PC929,這是一款內部帶有放大電路,及檢測電路的光耦。此外電機抖動,三相電流,電壓不平衡,有頻率顯示卻無電壓輸出,這些現象都有可能是IGBT模塊損壞。IGBT模塊損壞的原因有多種,首先是外部負載發生故障而導致IGBT模塊的損壞如負載發生短路,堵轉等。其次驅動電路老化也有可能導致驅動波形失真,或驅動電壓波動太大而導致IGBT損壞,從而導致SC故障報警。地下管線探測儀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來探測地下金屬管道和電纜的精確走向和深度以及管線外皮故障點。
如何選擇管線探測儀:1.根據自己的需要:很多管線儀只適合部分探測要求,在選擇時,要了解清楚管線儀的適用范圍。2.了解管線儀的測試方法,是否操作更加簡便,界面更直觀。3.了解管線儀的功能,測深能力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4.附件的配置是否完備,如夾鉗(一般用于密集區電纜探測)、充電電池(節約探測成本)等。5.儀器的可持續發展,日新月異的技術,是否能升級,也是儀器的一個考驗標準。6.儀器的可兼容性,可接收與發射頻率是否普遍,利于探測,擴大用途。管線探測儀組成:屬管線探測儀維修力線的速度太大而產生過電流。湖州地下管線探測儀廠家
地質雷達探測具有分辨率高、定位準確、快速經濟、靈活方便、剖面直觀。臺州地質探測儀廠家推薦
地下管線探測儀器方法:1.電磁波法:即地質雷達剖面掃描法,是利用脈沖雷達系統連續向地下發射高頻電磁破,并由接收天線連續接收地下介質反射回來的電磁波,再經過專門軟件處理,獲取地下不同目標體雷達波的反射圖像看,可以通過對圖像進行分析解釋,直接確定管線位置和埋藏深度。2.埋深測定:對金屬管線而言,管線探測儀測定的管線埋深是管線中心至地面的垂直距離,實際工作中無論采用直接法還是感應法探測管線,其測深方法除英國雷達RD系列外,絕大部分以70%法為主,直接法為輔。70%測深法是與接收機天線高度相關的一個擬合值,即接收機在管線正上方時,能接收到電磁信號的上限值,該值的70%在管線兩側分別有一個等值點,這兩個等值點間的距離即為目標管線在測定位置處的中心埋深。臺州地質探測儀廠家推薦